1、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2、不少人认为“信达雅”是严复的戛戛独造,并奉之为译事圭臬。
3、从此鲁殿灵光,尽现人间,岂独报坛之盛事耶!予读其书,如闻其謦6,亲其风范,慨然叹曰:“新闻岂无学,典范在咫尺,今吾报人学有圭臬矣。
4、一些思想家和作家的富于哲理的言论与作品,不仅被广泛地传诵,而且深入人心,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爝火和处世哲理的圭臬。
5、以至于后来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三缄其口的像尊铜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无主的像个娄阿鼠,把个吃亏是福奉为圭臬,把个不与人争当成了指导行动的左右铭。
6、虽然,在中国古代孝道实际属于法律的一部分———彼时,法律、礼教、风俗等混合而成的箴规,便是治国的圭臬。
7、此书遂成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重视此宝贵法典,奉为圭臬。
8、,后人也多将之奉为圭臬,不断引用,可见深入人心的程度。
9、想不到他视为危言,弃如敝屣的经义,竟是萧十一郎奉如圭臬,厉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萧十一郎竟真的藉此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大高手。
10、《鬼谷子》一书,从出世以来,一直是军师、师爷类人物奉为圭臬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