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玲摆脱政治磨难、追还政治真面的强烈欲望,使她的言论、行动乃至创作有了双重性质。
2、加入“左联”以后,丁玲创作风格、内容、题材的急剧转变典型地反映了一定时期流行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建国初期,为了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丁玲以较多的批评文字和不多的创作发出了自己作为“小号兵”呐喊助阵的声音。
4、但“左转”之后,丁玲又无法摆脱“政治体制”对“人的主体性”的监押,日渐丧失了“自由”的意志和独特的创作个性。
5、这本书大致从130页丁玲投奔“革命”开始,便有点枯燥了,遍地书名号。
6、我1946年在张家口的时候就认识丁玲了,她,萧军,艾青,萧三,好像还有贺敬之,我们常在一起谈天。
7、丁玲住在鸡舍西头的一间小屋里,屋里火墙子的铁丝上搭着一双刚洗过的绿袜子。
8、丁玲面露花痴状,眼冒心心,佳佳很喜欢她这个同事,跟大学时候的自己很像一样的没心没肺。
9、1984年,在胡乔木的帮助下,中央恢复了1940年对丁玲的结论,承认丁玲在南京被国民党软禁的那段历史不属“自首变节”,“四十多年的沉冤得以大白”。
10、在这六十家日记作者中不乏文学家,如诗人查慎行、吴骞、何绍基、袁昶、沈曾植、林庚白,作家包天笑、阿英、傅彦长、丁玲、康嗣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