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则文字既及地理,又是政论,言之有物,正气凛然,是掷地有声的好文章。
2、由于“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文体强烈的政论色彩,所以在结构方面潜在地存在着“辩难体”的特征。
3、第一章,分析王韬的政论文,关注其产生的时代条件、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4、摘要殷海光是政论家,又是教育家,论政之中发表过不少论教文字,尤其是论述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文字.
5、文章探讨了政论文翻译中的增词现象.
6、他没接见他们,而去见了政论家。
7、但是她说,还有无数的家庭依旧因债务被抓去干活,政论几乎不能提供帮助.
8、为孙中山代笔撰述《发刊词》,并发表《民报之六大主义》、《排外与国际法》等系列政论檄文,阐发革命纲领,与《新民丛报》之保皇论调论战。
9、文章写道,发挥政论文体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作用,是党报的光荣传统,也是解放军报的传统优势。
10、直到落马前,杜善学依旧勤于撰写政论文章、依旧密集公开露面,曾有人注意到,他特有的扫帚眉的尾端,已经变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