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就是知心不换命,能托孤不能托妻的朋友。
2、原始的信托行为发源于数千年前古埃及的“遗嘱托孤”。
3、昔蜀主托孤于武侯,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太子托孤于苏侯,苏侯何以不能善始善终?
4、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5、对啊,郭威是先帝托孤的重臣中硕果仅存的一位,威望素著,而且向来多谋决断,由他来拿主意,朝廷上下都应该心服。
6、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7、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8、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9、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托孤寄命。
10、整个过程几乎与白帝托孤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孙策没有大耳贼那么奸诈,托孤之时也没有刀斧手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