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yán

拼音
yáng yán
注音
ㄧㄤˊ ㄧㄢˊ
词性
动词
繁体
揚言
近义词
宣称 声称

扬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扬言yáng yán

  1. 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或目的所在的话(多含贬义)

    他如今摄了我师父与师弟扬言要蒸熟了,去请舅爷暖寿。——《西游记》

    spread abroad; cry out; clamour;

引证解释

  1. 大声地说。

    《史记·夏本纪》:“皋陶 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汉书·萧望之传》:“朋 出扬言曰:‘我见,言前将军小过五大罪一。’”宋•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庠 于广坐扬言曰:‘七十致仕礼之正也,当自大臣为始。’”清•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芍亭 曰:‘夜来 寒影堂 中不知何人扬言曰 谢山 得子故来贺耳。’”

  2. 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战国策·秦策四》:“楚王 扬言与 秦 遇 魏王 闻之,恐。”
    唐•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 崔 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儿》:“久之无异乃离门,扬言诈作欲搜状。”
    巴金•《家》三十:“觉民 便开始采用第二步的战略就是在外面扬言如果家庭不尊重他的意见他便要采取最后的手段。”

  3. 夸大其辞。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国语辞典

扬言yáng yán

  1. 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

    《战国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宣称

  2. 夸大其辞。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3. 大声说话。

    《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网络解释

扬言

扬言,汉语词汇。

拼音:yáng yán

释义:1、大声地说。2、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3、夸大其辞。

扬言的字义分解

  • 扬 [ yáng ] 1. 簸动,向上播散。 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 2. 高举,向上。 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3. 在空中飘动。 飘扬。 4. 称颂,传播。 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5. 姓。

  • 言 [ yán ] 1. 讲,说。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 汉语的字。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 语助词,无义。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 姓。

扬言造句

1、王强的儿子王元,经常偷钱,并殴打父亲扬言要杀他,患轻性躁狂症的父亲王强决定“先下手为强”,手持铁锤、尖刀等凶器将亲生儿子活活打死。

2、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戴德

3、爱尔兰国王策划一出击败英格兰的阴谋,他扬言会把女儿伊索尔德作奖品嫁给全英骑士比武大会的胜利者。

4、那态度,气得龙腾翻云扬言,待帮兄弟守完这次BoSS一定找机会打流光一顿。

5、3月30日9时许,简阳市公安局110接群众报警,称在简城镇南街水电局对面一居民楼七楼有一男子正扬言跳楼轻生,围观群众数百人,交通堵塞。

6、陈水扁今天和“*弯南社”等“独派”成员召开记者会,扬言要告马英九“内乱外患罪”。

7、今天下午2点左右,一名男子攀上长阳路近眉州路一商务楼5楼窗外扬言跳楼。

8、至于“扬言秒杀中国功夫,暗示跟柳海龙打是耻辱”这样的话,更不知从何而来。

9、只是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的将军们扬言用*武器威胁之后,才开始转换思想,决定发展中国的*武器,以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0、随后就把临汾城包围起来,扬言要攻打临汾城消灭一二六派。

扬言的相关词语

【扬言】的常见问题

  1. 扬言的拼音是什么?扬言怎么读?

    答:扬言的拼音是:yáng yán
    点击 图标播放扬言的发音。

  2. 扬言是什么意思?

    答:扬言的意思是:①.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②.夸大其辞。③.大声说话。

  3. 扬言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扬言的近义词是:宣称 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