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lóng

拼音
jiāo lóng
注音
ㄐㄧㄠ ㄌㄨㄥˊ
词性
名词
繁体
蛟龍
近义词
蛟鲸 蛟蛇 蛟宫 麒麟

蛟龙的意思

词语解释

蛟龙jiāo lóng

  1.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my thical flood dragon;

引证解释

  1. 古代传说的两种动物居深水中。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

    《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楚辞·离骚》:“麾蛟龙以梁津兮詔 西皇 使涉予。”
    王逸 注:“小曰蛟,大曰龙。”
    清•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蛟龙利害悬殊》:“然则龙与蛟之为利害相去悬殊矣。蛟有害无利者也龙降泽於民,为利甚溥。”

  2. 即蛟。

    《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唐•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 汉武帝 元封 中 潯阳 浮 江 亲射蛟于 江 中,获之乃是也。’”明•沉璟 《义侠记·报怨》:“看千寻铁索锁蛟龙擒飞虎。”
    左建明•《三个通信兵》九:“在那翻滚的黑浪里仿佛有无数条蛟龙张着血盆大口要吞噬他的战友 高桦。”

国语辞典

蛟龙jiāo lóng

  1. 传说中能发洪水、兴风作浪的龙。

    汉·王充《论衡·龙虚》:「蛟龙见而云雨至雨至则雷电击。」

网络解释

蛟龙 (神话传说中的生物)

蛟龙即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就可以化为真龙都有强大的力量。

龙在中国传说中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龙代表着神圣皇权统治四海之力。

蛟龙的字义分解

  • 蛟 [ jiāo ] 1.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 蛟龙得水。 2. 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 龙 [ lóng ]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恐龙。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龙颜。龙体。龙袍。 4. 姓。

蛟龙造句

1、萧晨身体爆发出绚烂的光芒。宛若蛟龙一般腾跃而起,向着密林中飞遁而去。他现在真的无法对抗赵琳儿。王子风最后以魔功崩裂身体,那澎湃地生命元气给萧晨造成了可怕地冲击。虽然退避与防御还算及时。但是也令他身负重伤。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勤劳节俭,富贵之道;骄奢淫逸,败家落难。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世界勤俭日,愿你勤俭的富贵,生活更美好!

3、中华文明,五千余年;诗书礼乐,代代相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蛟龙潜渊,神州飞天;中华儿女,任重道远;强盛祖国,一统河山!

4、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一人同时可制服两头野牛。

5、整个山体长年云雾缭绕,山间到处都是郁郁森森的参天古树,参天古树上还生长着各式苍翠欲滴的藤蔓,犹如一条条蛟龙,盘旋嬉戏,整个云龙山尽显仙家气息。

6、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7、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全球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蛟龙600"已获政府批准,正式进入研发阶段。

8、从近处看,那黑色蛟龙原来是数条黝黑粗壮的玄铁锁链,铁环足有成年人腰般粗细,攀缠着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月的山间藤蔓,露在外面的玄铁链上也长满了滑不留手的青苔。

9、蛟龙正是慑于幻真发出的强大光束,目眩头晕,落荒而逃,这也是他此前从未见过的神奇招数。

10、小蝙蝠,你现在就给大家伙说说看是不是这些人在城外杀死并抢了我二当家在外寻到的这条本欲敬献给金堂主的蛟龙寿礼的!

蛟龙的相关词语

【蛟龙】的常见问题

  1. 蛟龙的拼音是什么?蛟龙怎么读?

    答:蛟龙的拼音是:jiāo lóng
    点击 图标播放蛟龙的发音。

  2. 蛟龙是什么意思?

    答:蛟龙的意思是:传说中能发洪水、兴风作浪的龙。

  3. 蛟龙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蛟龙的近义词是:蛟鲸 蛟蛇 蛟宫 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