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表感热对低涡的影响因个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低涡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另外还与低涡发展阶段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有关。
2、低涡切变线、西南风低空急流、东风气流和地面倒槽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该地区维持高能,饱和,位势不稳定的小环境,有利于特大暴雨的产生和维持。
3、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东北低涡后部,冷涡旋转东移触发低空切变线形成。
4、对各类低涡暴雨的个例对比分析发现,三类低涡暴雨有相同的不稳定度和水汽条件,但垂直运动条件则不同,这些为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5、中尺度低涡的动力、力结构配置有利于其快速发展.
6、正相对涡度切变基流中低涡和涡块的合并,是东移低涡强度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7、可见,cISK机制是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加强的另一种机制.
8、7月1日以来,受低涡切边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柳州市大部遭遇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
9、受台风“天鹅”北上及高空低涡影响,8月29日至30日,珲春市连续33小时普降中到大雨,部分乡镇出现暴雨天气,导致山洪下泄、河水猛涨。
10、根据影响的天气系统,将温州地区的降水性质分为冷空气、倒槽、西南低涡、静止锋、台风、副高边缘对流等典型降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