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2、对应试者来说,通过殿试就可以移居高位,光宗耀祖.
3、明清实行科举制度,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篷内。
4、下一次春闱会试在五年之后,同年四月便是殿试。
5、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终身。
6、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
7、殿试考试却是于保和殿举行的,此处的保和‘一词,意即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
8、谢远涵17岁入县学,19岁中举人,20岁时进京赴考光绪甲午恩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彼时才21岁。
9、陆赐书殿试卷子上有朱笔标记“第二甲第二十二名”。
10、是啊!据说当天面圣殿试,刘状元舌战群儒,很得皇上跟众大臣赏识,皇上钦点为新科状元!可说前潜力无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