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拼音
yù yán
注音
ㄩˋ ㄧㄢˊ
词性
名词
近义词
故事 童话

寓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寓言yù yán

  1. 有所隐含的语言。

    fable; allegory; parable;

  2.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引证解释

  1.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 指托辞以寓意。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寓言"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3a91d47a5>伊索寓言等。

国语辞典

寓言yù yán

  1.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2. 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网络解释

寓言 (文学作品体裁)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 (汉语词语)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寓言的字义分解

  • 寓 [ yù ] 1. 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 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寓居。寓所。寓舍。寓邸。 2. 住的地方。 公寓。客寓。 3. 寄托。 寄寓。寓目(过目)。寓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寓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 言 [ yán ] 1. 讲,说。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 汉语的字。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 语助词,无义。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 姓。

寓言造句

1、读完这个寓言故事,我忍俊不禁。它太有意思了。

2、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通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3、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4、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5、奴隶伊索是快乐的,否则我们看不到《伊索寓言》;孩奴您是快乐的,否则我不能健康成长。今天是您的节日,奴隶主在这儿给您请安了!愿您长寿、安康!

6、大卖场林立的城市边缘,一个卖场员工与购物车发展出奇妙感情。后工业社会寓言,旁白与影像最后交织出意想不到的结局。

7、斯普林认为这本书对于还原赛珍珠早年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男性霸权和女性沉默的社会寓言

8、从作者传达人生观的艺术方式上来看,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一种寓言性的故事模式。

9、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10、原是以寓言形式假设的一个人名,实际上指一种混沌不分、深不可测的状态或一种无知无觉、不分是非、不分古今的精神境界。

寓言的相关词语

【寓言】的常见问题

  1. 寓言的拼音是什么?寓言怎么读?

    答:寓言的拼音是:yù yán
    点击 图标播放寓言的发音。

  2. 寓言是什么意思?

    答:寓言的意思是:①.有所寄托比喻的话。②.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3. 寓言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寓言的近义词是:故事 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