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īng

拼音
dì dīng
注音
ㄉㄧˋ ㄉㄧㄥ

地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丁dì dīng

  1.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2.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 即佃户。参见“地客”。

引证解释

  1.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代合而为一。 清•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 即佃户。参见“地客”。

国语辞典

地丁dì dīng

  1. 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

    《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地丁:民间地亩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钱粮自康熙年间圣祖特恩、将丁口并入地亩一总征收从此不再加丁赋著为例。」

地丁的字义分解

  • 地 [ dì ]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 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 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 质地。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慢慢地走。

  • 丁 [ dīng ]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 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园丁。 丁 [ zhēng ] 1. 〔~~〕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地丁造句

1、介绍了紫花地丁植物学特征及栽培要点,阐述了紫花地丁的医疗用途和观赏价值。

2、含人参、银杏、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多种名贵草本植物精华.

3、4、可就地取材,采撷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中草药捣烂外敷。

4、老山属于山林性绿地性质,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因此在环境改造中使用了大量的景天科、菊科植物,如蛇莓、连钱草、紫花地丁、二月兰等品种。

5、白鲜皮15克大豆黄卷12克生苡米12克土茯苓12克山栀子6克丹皮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地丁9克木通6克滑石块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6、钱粮(1)地丁全县一千四百二十四两,每两还正税大洋三元,附税二角四分。

7、也可根据当地药源选用中草药外敷,如解岗松、大青叶加薄荷叶、两面针皮加单根木根、三亚苦叶、半边莲、紫花地丁等,可任选一种捣烂外敷。

8、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9、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10、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的作用。

地丁的相关词语

【地丁】的常见问题

  1. 地丁的拼音是什么?地丁怎么读?

    答:地丁的拼音是:dì dīng
    点击 图标播放地丁的发音。

  2. 地丁是什么意思?

    答:地丁的意思是: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