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原来实词的意义依然对虚词有很大的影响。
2、墨子训释虚词多采用分类法、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他把意义看做虚词的核心和依据,并认识到虚词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3、全词脉络分明,神采飞动,这是虚词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4、在专书虚词研究中,还有倪志的《论孟虚字集释》(1981),谢德三的《墨子虚词用法研究》(学海出版社,1984)等。
5、近阅历次奏报,无非虚词搪塞,全无实际,其现应如何设法攻剿之处,概未筹及,种种荒谬,实属辜恩溺职,颜伯焘著即行革任。
6、十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汉语研究的加深,不但实词研究颇有成效,虚词的研究也日益加温。
7、渭南方言中程度副词“太”用法特殊,表示可能性补语的虚词也很有特色.
8、从教学角度谈谈今古语言的衔接与脱节是必要的,这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知识点的倒装句的翻译方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翻译方式等方面。
9、词概念框架的内在结构逻辑性使得专门用途英语话语词化程度变得更高,使得某些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失去了用武之地。
10、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和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等的《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最早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