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 lì
注音
ㄅㄧˇ ㄌㄧˋ
繁体
筆力

笔力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笔力bǐ lì

  1.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引证解释

  1. 字、画、文章在笔法上表现的气势和力量。

    《南齐书·王僧虔传》:“其论书曰…… 孔琳之 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 羊欣 后。”
    《陈书·文学传·杜之伟》:“僕射 徐勉 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
    清•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昌黎 《答崔立之书》末段亦仿 曹子建 《与杨德祖书》,但其笔力豪迈透出其上。”
    《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个人,彷彿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
    《花城》1981年第1期:“都是一些有大笔力的诗人写的诗但是没有一首像 张继 《枫桥夜泊》那样广为流传。”

  2. 写作能力。

    宋•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众谓之 翰 醇儒本无他肠,但思之未精,笔力未至尔。”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国朝駢体自以 陈检讨 为开山由其才气横逸泽古渊醰,而笔力又足以驾驭之。”

国语辞典

笔力bǐ lì

  1. 写字、作画时用笔的力量。

    《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

  2. 文章的气势。

    唐·张祜〈读始兴公传〉诗:「诗情光日月笔力动乾坤。」

网络解释

笔力

笔力,汉语词汇。

拼音:bǐ lì

释义: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叫笔力

笔力的字义分解

  • 笔 [ bǐ ] 1. 写字、画图的工具。 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 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3. 用笔写,写作的。 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 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5. 像笔一样直。 笔直。笔挺。笔陡。 6. 量词,指钱款。 一笔钱。 7. 指散文。 “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 力 [ lì ]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 力气。力量。 2. 一切事物的效能。 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 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4. 用极大的力量。 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5. 姓。

笔力造句

1、老先生的题字笔力苍劲,真可谓力争上游。

2、境,似真如幻,神思不竭,笔力千钧,蔚为大观。

3、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丑之辱,历史的复杂幽深之处,被作者笔力千钧地铺陈出来,给了我们新的材料,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4、总之70岁后的“罗丹体”与五六十岁的“罗丹体”相比,笔力更加沉酣和凝练,更有高古朴茂的韵味,字字饶有金石味,使人百看不厌。

5、这篇笔力千钧的名作,以一种贯古今吞天地的气势,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对“文革”的荒诞,进行了理论清算,人称“法庭外的起诉书”。

6、文章针砭时弊,笔力扛鼎,其中《兴邦之道》一文,还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7、易凡不是嘴上说说去感悟这些作品的,虽然明知道这些出自爷爷的手笔,可意境跟神韵及笔力上,也是完全不次于署名大家本人力作。

8、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9、在清朝里面,富商大贾,文武百官除了争相练习笔力,还比较喜欢供养小鬼,这是他们彼此之间争斗笔力的辅助方法。

10、在纪念馆的陈列窗里,我看到很多陈英士当年的书信和诗词,字迹雅秀,笔力遒劲。

笔力的相关词语

【笔力】的常见问题

  1. 笔力的拼音是什么?笔力怎么读?

    答:笔力的拼音是:bǐ lì
    点击 图标播放笔力的发音。

  2. 笔力是什么意思?

    答:笔力的意思是:①.写字、作画时用笔的力量。②.文章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