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n

拼音
bǐ gàn
注音
ㄅㄧˇ ㄍㄢˋ

比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干bǐ gàn

  1.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Bigan;

引证解释

  1. 商 纣王 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 纣王被剖心而死。

    《庄子·人间世》:“昔者 桀 杀 关龙逢紂 杀王子 比干。”
    成玄英 疏:“比干,殷紂 之庶叔忠諫而被割心。”
    《史记·殷本纪》:“紂 愈淫乱不止。 微子 数諫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 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强諫 紂。紂 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 比干,观其心。”

国语辞典

比干bǐ gàn

  1. 人名。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网络解释

比干 (商末周初历史人物)

比干(gàn),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卫辉)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4岁。

比干的字义分解

  • 比 [ bǐ ]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 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2. 能够相匹。 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 三比二。 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 比例。比值。 5. 譬喻,摹拟。 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6. 靠近,挨着。 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7. 和,亲。 比顺。 8. 及,等到。 比及。

  • 干 [ gān ] 1. 触犯,冒犯,冲犯。 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 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 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 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 “河之干兮”。 7. 个数。 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 干燥。干柴。 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 饼干。豆腐干。 10. 枯竭,尽净,空虚。 干尽。干杯。 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 干着急。 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 干亲。 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 我又干了他一顿。 14. 〈方〉慢待;置之不理。 把客人干在一旁。 15. 〔~将(jiàng)〕古剑名。 16. 姓。 干 [ gàn ]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 树干。躯干。干线。 2. 做。 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 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 事情要干。

比干造句

1、大王为了医治那苏妲己的心痛,竟然挖出了比干丞相的心。

2、虽然湿雪的反照率仍然高于海水,但是它的颜色比干雪要来的深,会吸收三倍的热量。

3、为什么鸟粪沾污的铜象竟比干干净净的铜象更具有威仪?

4、姜尚借降妖之机,步入了朝堂,官拜下大夫,归在了比干门下。

5、如果把冬天比作商朝,我想很多人会是那昏庸的纣王,而被窝就是那该死的败坏基业但又令人销魂的狐狸精。闹钟就是那忠心耿耿的比干王叔,可惜忠言逆耳……至于闻太师,那是我的膀胱,我唯独不敢不听他的……陛下,您该起床尿尿了哦!

6、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形容黛玉的。曹雪芹

7、如果油污位于靠近图像中会发生日光反射的区域,镜面反射会使得覆盖油污的水面比干净水面更为明亮。

8、比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为后世的大臣视作模范,现在河南卫辉市还有比干庙,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9、比干明知纣王强暴,直谏有杀身之祸,仍旧强谏,以“杀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守;司马迁受腐刑以免死,忍受耻辱,为的是成古今之辩、万世之言。

10、据介绍,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和德礼治国的先驱,他毕生爱国、爱民,被称为亘古忠臣。

比干的相关词语

【比干】的常见问题

  1. 比干的拼音是什么?比干怎么读?

    答:比干的拼音是:bǐ gàn
    点击 图标播放比干的发音。

  2. 比干是什么意思?

    答:比干的意思是:人名。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