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 shí

拼音
duō shí
注音
ㄉㄨㄛ ㄕˊ
反义词
撒泼

掇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掇拾duō shí

  1. 拾掇;拾取。

    tidy up; pick up;

  2. 搜集。

    collect;

引证解释

  1. 采摘;拾取。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採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緑水,掇拾者不言疲,謡咏者自流响。”
    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然其旧瘞之处,全家骸骨容或掇拾未尽。”
    潘漠华 掇拾诗:“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

  2. 搜集。

    《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无正史 梁、陈、齐 之籍犹可据,至 周 隋 事多脱捐。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冯;一易世事皆汩暗,无所掇拾。”
    宋•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或本书久失,后人掇拾为之耳。”
    明•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是时诸儒掇拾补葺专门名家,各守其师之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尧典》等篇大概是 周 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

  3. 指搜集其过失而加以抨击。

    宋•梅尧臣 《碧云騢》:“殿中侍御史 马遵、吴中復、吕景初 极言其过。羣阉於左右或扆后扬言御史掇拾宰相,自此谁敢当者!”

  4. 搜括。

    唐•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餘,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於此时能安以治之,其功为大。”
    《旧唐书·裴度传》:“初,度支盐铁使 王播广事进奉以希宠, 度 亦掇拾羡餘以効 播,士君子少之。”

国语辞典

掇拾duō shí

  1. 采取。

    《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网络解释

掇拾

掇拾(duo shí),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拾掇,拾取。

掇拾的字义分解

  • 掇 [ duō ] 1. 拾取;摘取。 掇拾。掇弄。 2. 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 拾 [ shí ] 1. 捡,从地上拿起。 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 收,敛,整理。 收拾。拾掇。 3. “十”的大写。 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拾 [ shè ] 1. 古同“涉”,历,经由。 拾级而上。

掇拾造句

1、我们可以从其他著作中,从钱币和铭文中,掇拾出少量事实来.

2、皆不合,疑葛洪之原书已亡,今本皆出于后人所掇拾

3、胡安国倡导的经世致用新学风,就是针对当时那些“徒掇拾章句,驰骛为文彩,藉之取富贵,缘饰以儒雅,汲汲计升沉”的八股学风而为的。

4、不惟采冷峭字面及掇拾小有风趣谐语入诗,即一切别名、小名、替代字、方音、土谚之类,无不倚为词料。

5、稍微拾掇拾掇,囫囵擦拭了下下的口水,也顾不得趴在竹简上睡觉脸上烙下的条条印记,最后再猥琐的在大腿根部靠上的部位挠了两把,开始了每天千篇一律的混吃等死。

6、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7、一个好的旅行者讲述他的见闻,可以在宴席上助兴;可是一个净说诳话,掇拾一两件大家知道事实遮掩他的一千句废话的人,听见一次就该打他三次。莎士比亚

8、人少咱都过来了,还怕人多?告诉大头和青皮他们好好的拾掇拾掇这些家伙,先喂饱了,训服了,然后给咱们扛大活!

9、丁风中定了定神,从村保虔诚的表情中确定麻一寒确实来到了含古村,便拾掇拾掇衣装,向众人挥挥手:大家跟我一齐去村口,恭迎麻大人。

10、焦竑《经籍志》作《文忠集》十八卷,吴师道序称《云庄集》四十卷,皆已散佚,今本乃掇拾而成者。

掇拾的相关词语

【掇拾】的常见问题

  1. 掇拾的拼音是什么?掇拾怎么读?

    答:掇拾的拼音是:duō shí
    点击 图标播放掇拾的发音。

  2. 掇拾是什么意思?

    答:掇拾的意思是:采取。

  3. 掇拾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掇拾的反义词是:撒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