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支持张教授,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
2、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名片”。
3、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4、“***”,于汉族,早有先秦的“桑间濮上”青年男女之约;于少数民族,“金花”妹与“阿鹏”哥一歌定情式的暮聚朝别至今犹兴。
5、“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6、《诗经》中有‘关关雎鸠‘、桑间濮上,也有‘穆穆文王‘、玄鸟生商。
7、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8、以致复旦大学教授在校学术网站上发文《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指出:“如今的学生已经分不清学术研究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更重要!”。
9、试看七十老囚,三木败类,居然节钺监军,渔色罔识君亲,托言六宫备选,二八红颜,变为桑间濮上。
10、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