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喜的是,这次事件,从校方到社会舆论,基本都是持论公允,平和理性。
2、其文言约意丰,持论公允,角度新锐,卓识迭出,广受好评。
3、在此背景下,那些主张持论公允、不视中国为威胁的日本人不是被边缘化,就是被指为“日奸”。
4、全书以历史主义学派对以往历史抱以“同情的理解”的史观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历史情势,持论公允,见解深刻。
5、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这应该是相当接近历史真实、持论公允的解释。
6、作者当然不是一味地怀疑、然后否定旧论,如这样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而是把人物和时间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尽可能做到持论公允。
7、朱正对鲁迅的一生及其作品十分熟悉,对鲁迅的亲友和政敌等皆如数家珍,持论公允。
8、小商小贩是个宝,这话态度坚决,旗帜鲜明,饱含深情,持论公允。
9、一个学者,一旦由一己之利出发,又如何能站定客观中正的立场,持论公允呢?于立生(江苏南通。
10、某报创刊以来,一向持论公允,所以人人爱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