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ā gǔ
注音
ㄅㄚ ㄍㄨˇ
词性
名词
近义词
陈腔滥调

八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股bā gǔ

  1. 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也称“制艺”、“时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八股"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7c8441f55>洋八股必须废止。

    stereotyped writing; eight-legged essay;

引证解释

  1. 明•清 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 宋•元 的经义,而成于 明成化 以后至 清•光绪 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 宋•朱熹 《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説”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阮元 《四书文话》、 梁章鉅 《制义丛话》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后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国语辞典

八股bā gǔ

  1. 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

  2. 讽刺言行比较刻板、不知变通。

    如:「八股的作风」、「八股的教条」。

八股的字义分解

  • 八 [ bā ]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 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 股 [ gǔ ] 1.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股骨。股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2.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①资金的一份,如“~份”,“~东”,“~票”;②机关团体中的一个部门;③其他,如“钗~”,“八~文”)。 3.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4. 量词(①指成条的,如“七~大水”;②指气味,如“一~香味”;③指力气,如“拧成一~劲”;④批、部分,如“一小~敌军”)。

八股造句

1、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2、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们今天要进行改造工作还要费很大的气力。

3、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4、读者之所以要阅读学术期刊,一般为寻求所探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思路,希望从中直接获益,不欣赏那些故弄玄虚,不着边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八股文。

5、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6、有评论不客气地称,“新概念”正在变老,成为一个青春文学“新八股”。

7、明明是目不识丁,可是不管什么《四书五经》,律词韵意,八股文章,一入他的耳朵就再也忘不掉,哪里还是个傻子,便是比文曲星下凡都差不离。

8、【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9、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0、胡安国倡导的经世致用新学风,就是针对当时那些“徒掇拾章句,驰骛为文彩,藉之取富贵,缘饰以儒雅,汲汲计升沉”的八股学风而为的。

八股的相关词语

【八股】的常见问题

  1. 八股的拼音是什么?八股怎么读?

    答:八股的拼音是:bā gǔ
    点击 图标播放八股的发音。

  2. 八股是什么意思?

    答:八股的意思是:①.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②.讽刺言行比较刻板、不知变通。

  3. 八股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八股的近义词是:陈腔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