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笏
- 拼音
- cháo hù
- 注音
- ㄔㄠˊ ㄏㄨˋ
朝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朝笏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引证解释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引《封神演义》第六五回:“且説 南极仙翁 即忙收拾换了朝服,繫了玎璫玉珮,手执朝笏,离了 玉虚宫。”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二:“元璋 不理会 仕鲁 着急,闹起迂脾气当面交还朝笏要告休回家。”
网络解释
朝笏
朝笏,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也称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从商代开始到明代朝官上朝都要执笏。周代礼制规定:诸侯上朝执牙笏。到明代则规定4品以上官员执牙笏5品以下官员执木笏。
古代自天子到士都执笏后世只有品官执笏,到清代始废。
朝笏的字义分解
-
朝
朝 [ zhāo ] 1. 早晨。 如 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 如 今朝。明朝。 朝 [ cháo ] 1. 向着,对着。 如 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 如 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 如 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 如 朝代。唐朝。 5.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
-
笏
笏 [ hù ] 1.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如 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朝笏的相关词语
【朝笏】的常见问题
-
朝笏的拼音是什么?朝笏怎么读?
答:朝笏的拼音是:cháo hù
点击 图标播放朝笏的发音。 -
朝笏是什么意思?
答:朝笏的意思是: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