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2、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3、他们的主要理据是,五运之说不见于六经,乃阴阳家不经之谈,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与谶纬一路的东西,所以根本就不值得信奉。
4、六经会计师查核签证之财务报告。
5、隋唐时期,明确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形成了除六经以外的脏腑辨证纲领的雏形。
6、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章学诚
7、漱六经芳润图书腾风彩储二酉精华文笔若龙翔。
8、《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可以更好地让历史说话。
9、苦瓜如《滇南本草》谓之“泻六经实火,消暑,益气,止渴”;《本草求真》亦说它能“除热解烦”。
10、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沈精重渊,抗志高冥,包括无外,综析无形,其已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