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籴
- 拼音
- bó dí
- 注音
- ㄅㄛˊ ㄉㄧˊ
- 繁体
- 博糴
博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博籴
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籴考》。
引证解释
宋 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糴考》。
网络解释
博籴
bó dí
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籴考》。
博籴的字义分解
-
博
博 [ bó ] 1. 多,广,大。 如 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2. 知道得多。 如 博古。 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 如 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 如 博奕。赌博。
-
籴
籴 [ dí ] 1.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如 籴米。遏籴(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博籴的相关词语
【博籴】的常见问题
-
博籴的拼音是什么?博籴怎么读?
答:博籴的拼音是:bó dí
点击 图标播放博籴的发音。 -
博籴是什么意思?
答:博籴的意思是: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