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叔向断狱”是古史记载中的一则典型案例。
2、他断狱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3、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
4、他下结论,口气短促、有力,如老吏断狱,不容一丝质疑。
5、余先生写作此书,可谓水到渠成,恰似老吏断狱,将此书视为他毕生治史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不为过。
6、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7、至孝文皇帝,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
8、另订十二律,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9、而他指出在翻译西文术语时,日本人习用双字和双字以上的词组,因此比中国人的习用单字更能精确地传达原意,也真如老吏断狱,一语中的。
10、基本格局确定后,联系人性固有和共有的弱点,运用老吏断狱的冷酷心智,并非不能鉴别相对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