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
2、集鸿儒硕学,簪堂诂馆,高僧巨哲,梵塔魁楼。
3、德不在高,厚善则名。诚不在表,求实则信。讷言敏于行,审慎孜以勤。子期惜知音,鸿儒交挚情。无奉承之乱耳,尽争优之党民。君子以自强,思想敢创新。
4、本文历史地、方位地探究秦筝的发明与相关问题,以求方家鸿儒.
5、西方学者对中国国民性发表过高见的人,不乏鸿儒硕彦。
6、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7、他的言语中自然流露出的超凡脱俗精神气韵,让人感觉到,这位博学鸿儒是多么地和蔼、可亲与可敬。
8、将收藏与学识相贯连,成为硕学鸿儒乐享其间的雅事,这无疑使得他们的藏品成为了拍卖市场上关注的焦点。
9、的鸿儒沈沛元,由淮阳知府右迁上京府尹,携三子沈士言前往上京赴任。
10、其授课教师,都是教授,皆为博学鸿儒;有学术名宿,亦有科研新锐;有长江学者,亦有“杰出青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