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句丽政权于公元3年自桓仁迁都至此,历425年,这个时期是高句丽政权的大发展时期。
2、在太宗临死之前,曾经立遗诏罢止二伐高句丽,这充分说明他心中完全清楚此次征辽很勉强,风险很大,胜算不足。
3、疾驰中的高句丽的骑兵纷纷马失前蹄,轻则重伤,重则坠亡。
4、十万高句丽兵马水陆两路并进,未敢耽搁,餐风宿露、日夜兼程直奔白岩城,可谓兵马神速。
5、沙河上游可有狭隘险要处?我要建坝拦河,水淹高句丽!
6、据《日本*记》记载,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经高句丽至吴地,求得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织工至日本。
7、高句丽于西汉末年建国,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祖先为夫余。
8、隋文帝大怒,遣精兵数万前往征讨,只可惜道路难行,粮秣运送艰难,再加上高句丽人依仗地利不停地袭扰粮道,数万大军无功而返。
9、李勣见此情形,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唐军乘势而进,高句丽方大败亏输,幸沟深垒高,方守住营寨。
10、桓仁至大伙房水库东水西调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是对桓仁镇大甸子村高句丽时期积石墓地进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