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林语堂
2、荣国府充满着强烈的儒教氛围,是儒教在人间的折射。
3、在清末儒者的自我意识中,儒教不仅是和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宗教,而且在这些儒者看来儒教是中国的“圣教”。
4、“十博士”自称要重振“儒教”,而“耶诞节”属于“耶教”。
5、这个岁末,伴着毛诞,儒教声突然热涌,表面看起来是因为耶教,但深究起来,实不关耶教,而关乎官方,在乎官方处事的埋汰、乏智,这恰恰是30年去毛化的结果。
6、吴起母丧不归,背叛儒教,杀妻求将,此大逆不道之徒,虽有小功,我鲁国决计不可启用。
7、他们不可能不出入,实际上在他们骨子里头,儒教的心态还是很重的,但他又强调这不对,他要改。
8、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
9、而同时在这年的7月,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还召集以前的给为门徒学生,成立了儒教,传播自己的思想,不久还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10、道安以奥室、蘧庐(暂时栖止的旅舍)为喻,说明佛教、儒教的关系:它们都是“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