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机制从统包统分的计划机制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转变,推动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变革。
2、除了择业观、择业技巧、专业限制、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外,地区、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差异,是民族预科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3、那么在你五年级时,有人就上大学给过你择业方面的建议吗?
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由“统包统分”转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5、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校的毕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国家统包统分变为了毕业生的自主择业。
6、总的说来,男人的择业观没有什么改变,那些与空间相关的职业仍然是他们的首选。
7、实行网络招生和毕业生自主择业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矛盾更为突出。
8、越是这个时候,有些职能部门或专家学者就越会侃侃而谈,言之谆谆地教导毕业生们要“理性择业”,唯恐他们自恃“天之骄子”,断了谋生的路子。
9、其实过滤掉有色眼光,迈过心理难关,门槛低、收入高的蓝领工作也能成择业香饽饽。
10、择业标准方面,更看重发展环境、施展才干的机会、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由“重工轻商”转变为“工商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