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 xué

拼音
hàn xué
注音
ㄏㄢˋ ㄒㄩㄝˊ
词性
名词
繁体
漢學

汉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学hàn xué

  1. 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

  2. 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sinology;

引证解释

  1. 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 清•代 乾隆、嘉庆 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 清•代 汉 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又称“朴学”。

    清•赵翼 《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 汉•学又哮吼。”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乾 嘉 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 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 汉 学颇有研究。”

  2. 外国人称研究 中国 的学问为 汉 学。

    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记日本国人语》:“日本 之讲 汉•学自 伊藤仁斋 始。”
    莫东寅 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 欧洲 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 汉 学(Sinology)於焉确立。”

  3. 指私塾。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

国语辞典

汉学hàn xué

  1.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 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网络解释

汉学

汉学: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学问

汉学:清初考据学

汉学的字义分解

  • 汉 [ hàn ]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 银汉。云汉。气冲霄汉。 3. 成年男人。 汉子。老汉。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 英汉辞典。 6. 中国朝代名。 (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 掌握的知识。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汉学造句

1、此后他重新深造成为一位汉学家,并且作为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参赞在重庆谋得一份工作.

2、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

3、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高罗佩自己也不是纯粹的侦探小说作家,他的学术名著如《中国古代房内考》、《东皋禅师集刊》、《琴道》等在汉学界亦是声誉甚隆。

5、国外很多所谓的汉学者将会打麻将作为谈论中国文化的资本。

6、正是这种“重古轻今”的传统,使欧洲成为“汉学”重镇的同时,现代中国淡出了欧洲人的视线。

7、王财贵,博士,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弯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

8、这18位青年汉学者来自美国、法国、印度等15个国家,研修方向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政治、当代社会、国际关系等领域。

9、1978年,中国组织全国数十位藏汉学者专家历经8年时间,编纂出版了。

10、当时光悄然流逝,当年在北平沈家大院里学北平话的西方男子,成长为了有名的汉学家,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汉学的相关词语

【汉学】的常见问题

  1. 汉学的拼音是什么?汉学怎么读?

    答:汉学的拼音是:hàn xué
    点击 图标播放汉学的发音。

  2. 汉学是什么意思?

    答:汉学的意思是:①.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②.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