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ú yǔ
注音
ㄙㄨˊ ㄩˇ
词性
名词
繁体
俗語
近义词
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反义词
雅语

俗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语sú yǔ

  1.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flok adage; common saying;

引证解释

  1. 民间流传的说法。

    《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2. 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3. 方言土语。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濡水 ……西北入 难河。‘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4. 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国语辞典

俗语sú yǔ

  1. 通俗流行的话语。

    《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鄙谚 俚语 俗谚

    雅语

网络解释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的字义分解

  • 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 语 [ yǔ ] 1. 话。 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手语。旗语。 4. 说。 细语。低语。 语 [ yù ] 1. 告诉。 不以语人。

俗语造句

1、有一句俗语叫笨鸟先飞,意思是说:学习不很优秀的人,要比别人提早努力,这样就能够赶上比自己优秀的人了。

2、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贺驾着一叶轻舟在海上扬帆,乘风破浪。书上的佳词妙句,格言俗语像阳光一样洒满我的心灵,我随着作者的心情起伏。我的事业顿时变得十分宽阔,真不知道生活中没有了书将会如何平乏、单调。

3、小满载满心语,满腔真心言语;不打迷乱哑语,胜却甜言蜜语;许下幸福咒语,送你美好寄语;勿认此为俗语,实表祝福话语,愿你生活烦恼不语,苦闷无语,小满快乐!

4、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5、堪称歌的民族的壮族和侗族,素有“饭养身,歌养心”的俗语,歌与稻米如同稻作文化的双翼代表着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6、“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可以说明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7、现代传播媒介强化了“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古老俗语的适用性。

8、无巧不成书的俗语,教导主任刚刚路过,看到冷雨摇摇摆摆一副醉酒的某样,心中顿时不爽。

9、东北有句俗语“护犊子”,用动物保护下一代的本能来形容一些为人父母者,只不过这些父母的所作所为以人类社会的标准来看,属蛮不讲理,颠倒是非。

10、由此,不禁联想到“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俗语

俗语的相关词语

【俗语】的常见问题

  1. 俗语的拼音是什么?俗语怎么读?

    答:俗语的拼音是:sú yǔ
    点击 图标播放俗语的发音。

  2. 俗语是什么意思?

    答:俗语的意思是:通俗流行的话语。

  3. 俗语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近义词是: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4. 俗语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反义词是: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