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 大 鼓
- 拼音
- méi huā dà gǔ
- 注音
- ㄇㄟˊ ㄏㄨㄚ ㄉㄚˋ ㄍㄨˇ
梅花大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梅花大鼓
亦称“梅花调”。
引证解释
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 清•末起源于 北京流行于 华北 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
引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国语辞典
梅花大鼓
一种曲艺。演出时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以单人说唱方式演讲故事内容。约起源于清光绪、同治年间。音调柔缓且多取材西厢记、红楼梦等章回小说与京韵大鼓相较之下显得幽怨委婉。
网络解释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个基本板式与以这三个板式的名称命名的三个基本唱腔。
2014年11月11日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花大鼓的字义分解
-
梅
梅 [ méi ]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 如 梅花。梅子。 2. 姓。
-
花
花 [ huā ] 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 如 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 如 雪花。浪花。钢花。火花。棉花(棉的絮亦称花)。礼花(烟火)。挂花(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 如 花圈(quān )。花篮。花灯。花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 如 花样。花边。花花绿绿。印花。 6. 指“痘”。 如 天花(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杂的,不单纯的。 如 花猫。花白头发。 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 如 花言巧语。 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 如 打花拳。花架子。 10. 模糊不清。 如 头昏眼花。 11. 喻事业的精华。 如 体育之花。 12. 喻女子。 如 姊妹花。 13. 用掉。 如 花钱。 14. 名目繁复的。 如 花名册(人员名册)。 15. 犒赏的钱或物。 如 花红。 16. 某些细嫩的东西。 如 蚕花。鱼花。 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 如 花娘(妓女)。花魁。 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19. 姓。
-
大
大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如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 如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如 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如 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 如 老大。 6. 敬辞。 如 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 如 大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如 大概。大凡。 大 [ dài ] 1. 〔~夫〕医生(“夫”读轻声)。 2.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鼓
鼓 [ gǔ ]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如 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 如 耳鼓。石鼓。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如 鼓吹。鼓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 如 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 高起,凸出。 如 鼓包。鼓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梅花大鼓的相关词语
【梅花大鼓】的常见问题
-
梅花大鼓的拼音是什么?梅花大鼓怎么读?
答:梅花大鼓的拼音是:méi huā dà gǔ
点击 图标播放梅花大鼓的发音。 -
梅花大鼓是什么意思?
答:梅花大鼓的意思是:一种曲艺。演出时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以单人说唱方式演讲故事内容。约起源于清光绪、同治年间。音调柔缓,且多取材西厢记、红楼梦等章回小说,与京韵大鼓相较之下显得幽怨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