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在北京琉璃厂遍求信笺纸300余种,辑成《北平笺谱》,可见文人对此的喜爱。
2、当时北京卖洋文书的很少,琉璃厂是没有洋文书的,北京为数不多的洋文书店主要集中在东安市场的丹桂商场和西单,印象最深的两家字号是中原和春明。
3、外国和中国国情不一样,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人开始研究国际市场和马耳他人的喜好,研究新花色品种。
4、号称“城南一哥”的徐德亮自曝曾在琉璃厂偷书被抓;“吃嘛嘛香”的城南大爷李嘉存独家解密天桥讨钱有绝招。
5、琉璃厂那边搞得像是专卖店一样,大多是槐荫山房、荣宝斋这类的大号古玩商家,东西到是真,就是贵。
6、北京的琉璃厂、海王村多半买卖都是他家的。
7、但昨过琉璃厂书肆,见最近殿试卷数册,文体与古人大殊,卑靡琐委,毫无正大堂皇之气。
8、“琉璃厂书业,乾嘉以来,多系江西人经营,相传最初有某姓者,来京会试未中,在此设肆,自撰八股文试帖镌版刷引出售,恃以生活。
9、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收藏家也在个人收藏的基础上创办了博物馆,如严修在天津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室,端方在北京琉璃厂海王村开办陶斋博物馆。
10、现在每每他在台上演出,我从边幕看过去时,觉得他依然是十年前东琉璃厂旧茶馆的那只外来的、不平常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