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拼音
dǐ bào
注音
ㄉㄧˇ ㄅㄠˋ
繁体
邸報

邸报的意思

词语解释

邸报dǐ bào

  1.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court bulletin;

引证解释

  1. 中国 古代报纸的通称。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以报于诸藩,故称。 唐•已有, 宋•始称“邸报”。后世亦泛指朝廷官报。 清•代也称为“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 明•崇祯 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参见参见“京报”。

    宋•苏轼 《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 迂叟闲説 滁山 忆 醉翁。”
    旧题 宋•尤袤 《全唐诗话·韩翃》:“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誥。’ 翃 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誥闕人,中书两进名,不从,又请之。’”《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数日之后邸报已到, 铁御史 行牌将附库资财,尽给还 杨氏。”
    《红楼梦》第九九回:“一日在公馆闲坐见桌上堆着许多邸报。”

国语辞典

邸报dǐ bào

  1. 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

    宋·苏轼〈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网络解释

邸报邸报

邸报”是否最早出现于汉朝目前在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中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邸报的字义分解

  • 邸 [ dǐ ] 1. 高级官员的住所(现多用于外交场合)。 官邸。府邸。私邸。 2. 旅舍。 客邸。邸店。 3. 停。 邸车。 4. 屏风。 5. 姓。

  • 报 [ bào ] 1. 传达,告知。 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 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3. 回答。 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 报应。

邸报造句

1、他关于邸报“唐时已有”的论断,迄今仍是支撑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

2、另外,邸报与宋代小报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传播内容和读者对象、新闻时效性大多相同,但在性质上小报属于民间报纸。

3、那栋有34个房间的摄政时期的白色官邸报价为1,750万英镑。

4、邸报乃首都朝内的政情大汇总,记载皇帝旨谕和朝臣奏议;塘报内容多为地方军政大事要闻辑录,一般通过官方驿递系统在京城衙门府署送递并发至四方官署。

5、八月十三,收到京城所来邸报,秦楠细看了,淡淡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6、这些加急快马分别发往各地,传递太子已薨的邸报

7、看来孙浩楠听说师父被天鹫山抓去的消息可能就来自尚宝街,或者是天鹫山给他师父也寄了邸报

8、刚改元登极就遇到这样的大祸事,内外都会对他的执政合法性有所怀疑吧,两广总督还在邸报里宣称:三月之内必然能扑灭乱党,以儆效尤。

9、沈容用力撑了把身子,勉强的站起身来,囫囵的套着一件鸭青色梅花印花对襟褙子,手里拿着日前的邸报,手指微微发颤,面上已然无色。

10、我将他奉承得还不错,他有一次醉酒后隐约透露了一点半点,加上我平素一直细看邸报,留心朝中动向。

邸报的相关词语

【邸报】的常见问题

  1. 邸报的拼音是什么?邸报怎么读?

    答:邸报的拼音是:dǐ bào
    点击 图标播放邸报的发音。

  2. 邸报是什么意思?

    答:邸报的意思是: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