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五 七 言 诗
- 拼音
- sān wǔ qī yán shī
- 注音
- ㄙㄢ ㄨˇ ㄑㄧ ㄧㄢˊ ㄕ
- 繁体
- 三五七言詩
三五七言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五七言诗
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引证解释
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
引始创于 唐•李白 《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復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杨齐贤 题解:“古无此体自 太白 始。”
三五七言诗的字义分解
-
三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
五
五 [ wǔ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七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言
言 [ yán ] 1. 讲,说。 如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 如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 汉语的字。 如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 语助词,无义。 如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 姓。
-
诗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如 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三五七言诗的相关词语
【三五七言诗】的常见问题
-
三五七言诗的拼音是什么?三五七言诗怎么读?
答:三五七言诗的拼音是:sān wǔ qī yán shī
点击 图标播放三五七言诗的发音。 -
三五七言诗是什么意思?
答:三五七言诗的意思是: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