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庐陵王乃高宗长子,天下明君,岂能视母后**,不顾社稷生民之理?只因前次徐敬业用未当之兵,猝致身亡,特命李某统领山寨大兵,入京兴复。
2、汝冒庐陵王之名,攻打怀庆,朝廷以伪乱真,竟将庐陵王赐死。
3、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
4、“甲戌(1934年)秋,获交修水查阜西、庐陵彭祉卿两先生,同居浦左,朝夕聚晤,弦轸乃无虚日。
5、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6、【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7、十一、故庐陵王英秀明远,徽风夙播,鲁卫之寄,朝野属情。
8、十二、刚刚为宋国之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少帝及庐陵王被杀的原本根由,悲哭呜咽,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浃背,口不能言。
9、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
10、后来,张千载历尽艰辛,背负文山先生的骨、齿、爪、发及遗文南归,移葬于家乡庐陵富田鹜湖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