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 jiàn

拼音
fěng jiàn
注音
ㄈㄥˇ ㄐㄧㄢˋ
繁体
諷諫
反义词
直谏

讽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讽谏fěng jiàn

  1.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 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引证解释

  1. 以婉言隐语相劝谏。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故 楚 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諫。”
    宋•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 邓肃 进诗讽諫花石, 京 欲罪之。”
    清•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上:“《鸳鸯于飞》诗 管东溟 曰:‘刺 幽王 也。’二章一反一正以为讽諫。”
    艾纳 《新事旧编》:“我国 战国 时代有一个 吴国 太子讽谏其父 吴王 夫差 的故事。”

国语辞典

讽谏fěng jiàn

  1. 以婉言隐语相劝谏。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晋·陶渊明〈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直谏

网络解释

讽谏

讽谏,拼音fěng jiàn,意思是指下对上,暗示委婉地规劝。

讽谏的字义分解

  • 讽 [ fěng ]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 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 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 谏 [ jiàn ] 1.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 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讽谏造句

1、第四章寻绎汉代诗赋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讽谏意识。

2、他推崇诗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译《白居易讽谏集》。

3、讽谏难回流下性,至今余恨锁西楼。

4、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

5、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6、李山介绍道,西汉时期,这首诗先是被解释为讽谏诗,又被当成爱情诗歌。

7、他们可能也有讽谏,那也是劝百讽一、似贬实褒的劝导。

8、西周时大量的讽谏诗作,实际上是规劝统治者不要奢侈腐化的舆论监督。

9、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周朝,天子和国君们尚能允许民间以诗讽谏,并派出官员观采民风以化民俗,调查施政以证得失利弊。

10、天祚帝文妃萧瑟瑟见国事当头,皇帝却畋游无忧,忠臣良将广遭疏斥,便做诗讽谏:“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宫侧目兮寂无声。

讽谏的相关词语

【讽谏】的常见问题

  1. 讽谏的拼音是什么?讽谏怎么读?

    答:讽谏的拼音是:fěng jiàn
    点击 图标播放讽谏的发音。

  2. 讽谏是什么意思?

    答:讽谏的意思是:以婉言隐语相劝谏。

  3. 讽谏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讽谏的反义词是: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