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读报和写信。
2、那春杏不是傻瓜,虽然没学过什么诗词歌赋,却也粗通文墨,此刻早已多少听出来其中的“意思”。
3、学堂开始招生时,设想的生源主要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子弟。
4、在场的二百多个江村青壮年多数是文盲,即使有少数人粗通文墨,也是勉强能认得自己的名字,自然不懂“落叶松前松叶落”。
5、张铁嘴上过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几遍,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
6、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7、辛弃疾志图恢复中原,早在四风闸村时就留心交结剑客、武士,交端是个粗通武艺、好谈兵法的和尚,辛弃疾和他有过一些来往。
8、儿童们将来或成为达官贵人,或通财鬻货,或农作蚕桑、或能工巧匠,都得走这条“粗通文字”、“明白道理”的简便之路。
9、这人有独创精神,原是北运河边的穷孩子,十来岁时出外学徒,粗通文字,会打算盘。
10、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读报和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