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树木”的词语
共 204 条词语
-
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查看详情]
-
竹子和松树被风吹发出的声音。[查看详情]
-
①.亦作“烟翠”。青蒙蒙的云雾。②.指杨柳。[查看详情]
-
指乡下平凡的女子。多用于谦称。[查看详情]
-
比喻得道成仙,亦借指仙人道者[查看详情]
-
一种在水面游动的小鱼。因形状像柳叶,故称为「杨叶窜儿」。[查看详情]
-
丰富茂盛。[查看详情]
-
①.城镇名。位于天津市西南。以生产木版年画而著名。②.一种民间曲调。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调衬字可适当增减。第三句必须唱「杨柳青」,第四句必须唱「哎哎哟」。[查看详情]
-
削松树斫下的细片。[查看详情]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查看详情]
-
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查看详情]
-
①.指部分竹的茎杆。也称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状,故称。通节可用以引水,截断可制盛器等。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③.指笔。④.竹子。[查看详情]
-
见“竹签”。[查看详情]
-
比喻善于射箭。参见「百步穿杨」条。[查看详情]
-
①.竹子的小枝。②.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查看详情]
-
井与树荫,借指饮食休息之所。[查看详情]
-
弯曲缠绕。[查看详情]
-
即竻竹。竹名。[查看详情]
-
①.成列的树木。②.谓成行地种植。[查看详情]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因以“桑盖”指刘备。[查看详情]
-
退居乡野而不做官的人。[查看详情]
-
①.亦作“树创”。②.树木的斫伤处。[查看详情]
-
①.用竹建造的宫室。②.作祠坛的泛称。[查看详情]
-
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的。[查看详情]
-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查看详情]
-
①.桑树林。②.古乐曲名。相传为殷天子之乐。③.传说中的神名。④.古地名。相传为殷汤祈雨的地方。[查看详情]
-
绕路而行。《水浒传.第二二回》:「大宽转掇出前面廊下来,俄延走著,却转到东廊前面。」《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也作「打宽转」。[查看详情]
-
①.亦作“蟠蛇”。②.盘曲的蛇。[查看详情]
-
①.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②.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查看详情]
-
植有松树的墓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