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桑树”的词语
共 74 条词语
-
田间小道和桑树之间。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查看详情]
-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晩,尚可补救。[查看详情]
-
①.尺蠖蛾的幼虫。其色如桑皮,惯栖桑树上,故名。②.比喻渺小的人。[查看详情]
-
附生于桑树上的白藓。[查看详情]
-
比喻世事巨变。[查看详情]
-
小桑树。[查看详情]
-
犹绸缪未雨。[查看详情]
-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查看详情]
-
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查看详情]
-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查看详情]
-
同“桑田沧海”。[查看详情]
-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虫,寄生于树木间,以枝叶花果为食。行动时身体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离,故称为「尺蠖」。[查看详情]
-
语本比喻男女秘密的幽会。[查看详情]
-
本意为我国古代种植桑树和梓树的地方。[查看详情]
-
桑树的内层根皮。白色,可入药,具有治疗水肿、咳嗽、袪痰等的功效。[查看详情]
-
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虫。[查看详情]
-
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查看详情]
-
种植桑树的园地。[查看详情]
-
历: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指变化很大。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查看详情]
-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查看详情]
-
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易·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后以“盘石桑苞”比喻安稳牢固。[查看详情]
-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查看详情]
-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查看详情]
-
指晩年时光。[查看详情]
-
见“桑荫不徙”。[查看详情]
-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查看详情]
-
指著桑树骂槐树,比喻拐弯抹角的骂人。也作「指鸡骂狗」、「指猪骂狗」、「指桑说槐」。[查看详情]
-
指壮志;大志。[查看详情]
-
桑树与果木。[查看详情]
-
①.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②.泛指相争,不礼让。[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