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棒”的词语
共 50 条词语
-
被棒击打后所引起的破伤溃烂。元·孟汉卿也作「杖疮」。[查看详情]
-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查看详情]
-
①.钓鱼人用来把钓得的鱼打昏或打死的一种棒。②.泛指不长的棒。[查看详情]
-
坚硬。[查看详情]
-
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②.奈他自幼专爱~,因此太公访求几个名公教师,教了他十八般武艺,使得两柄好双斧。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③.汉语成语【名称】使枪弄棒【拼音】shǐ qiāng nòng bàng【解释】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示例】奈他自幼专爱~,因此太公访求几个名公教师,教了他十八般武艺,使得两柄好双斧。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查看详情]
-
形容意志坚定。[查看详情]
-
一种刑罚。古代犯人收监前,先施以杖刑,意在挫其凶燄,使之慑服,称为「杀威棒」。[查看详情]
-
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芯子的香。[查看详情]
-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查看详情]
-
做事不懂行,胡乱整。[查看详情]
-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也作「当头棒喝」、「迎头棒喝」。[查看详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查看详情]
-
枷与杖。旧时的两种刑具。[查看详情]
-
棍棒。[查看详情]
-
见“连梃”。[查看详情]
-
敲打用的木棒,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查看详情]
-
①.供搅拌(如从前制造肥皂时)用的一端带十字架的棒。②.杆或棒或桨状物,用于搅拌物品(如泥状食品)[查看详情]
-
作撬动的铁棍或钢棍,通常一头尖或两头尖,或一头成刃形。[查看详情]
-
亦作“白棓”。[查看详情]
-
棍棒。[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