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闻”的词语
共 91 条词语
-
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查看详情]
-
领教;受教。[查看详情]
-
意思是动作迅速。[查看详情]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查看详情]
-
有声名的妇女。[查看详情]
-
一听到风声,就马上逃跑。[查看详情]
-
晋代祖逖,半夜闻鸡啼,立即起床操练武艺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后用以比喻及时奋起行动。[查看详情]
-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查看详情]
-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查看详情]
-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查看详情]
-
闻韶忘味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雅乐,心中念念不忘,以致有一段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味。[查看详情]
-
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查看详情]
-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查看详情]
-
①.知识;学问。②.指有学识。[查看详情]
-
被称扬荐拔。[查看详情]
-
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1922年留学美国。1925年回国,参与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1944年加入民盟。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反内战斗争,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和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有《闻一多全集》。[查看详情]
-
重要的新闻。[查看详情]
-
听到消息。[查看详情]
-
犹奏闻。[查看详情]
-
在世界上很出名的意思。[查看详情]
-
待人温和宽厚。[查看详情]
-
①.《论语·述而》②.读解: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查看详情]
-
谓闻名四方。[查看详情]
-
《后汉书·窦融传》:“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查看详情]
-
①.听说。②.嗅到。[查看详情]
-
被亲近[查看详情]
-
见“闻风而起”。[查看详情]
-
谓传布和称道。[查看详情]
-
比喻将人制服。[查看详情]
-
一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