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

拼音
róng dí
注音
ㄖㄨㄥˊ ㄉㄧˊ
近义词
蛮夷

戎狄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戎狄róng dí

  1. 亦作“戎翟”。

引证解释

  1. 亦作“戎翟”。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
    《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韦昭 注:“翟,或作狄。”
    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汉书·匈奴传下》:“萧望之 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宋•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闻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陵中国,被於 渭 洛。”

国语辞典

戎狄róng dí

  1. 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

    《左传·闵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蛮夷

网络解释

戎狄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周朝时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诸夏对北方一些部族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末期狄人被华夏人和北方蒙古高原的胡人所同化。

确切地以戎作为部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西方羌人各部落,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戎狄的字义分解

  • 戎 [ róng ] 1. 古代兵器的总称。 2. 军队,军事。 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3. 古代称兵车。 御戎。 4. 大。 戎功。 5. 称(方言,音如“农”)。 “戎有良翰”。 6.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戎。戎狄。 7. 姓。

  • 狄 [ dí ] 1.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2.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3.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4. 有力的麋鹿。 5.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6. 姓。

戎狄造句

1、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2、郭子仪将要出去会见回纥将领,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

3、戎狄先被殷德破了胆量,再被管长河灭了勇气,如今再被张平这么一折腾,便再也没有当前意气洋洋,成了一群乌合之众。

4、男主角义渠王翟骊,是战国时期雄据一方的戎狄之王,他勇猛善战、威武霸气,造型也极为突破亮眼。

5、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师也;穷凶骋暴,戎狄之举也。

6、我们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什么玩意?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犬戎!

7、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8、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9、但既承明问,敢不竭愚!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类,皆因平时犯罪,徙补边屯;戎狄又性同禽兽,难养易败,今君来此抚驭,他不足虑,只性太严急,还宜少戒。

10、皇上!族别法有违仁德,我华夏礼仪之邦,历朝历代素来讲究以仁化仇,以德报怨,即便是对戎狄蛮夷,只要归附称臣即恩结之,教化之。

戎狄的相关词语

【戎狄】的常见问题

  1. 戎狄的拼音是什么?戎狄怎么读?

    答:戎狄的拼音是:róng dí
    点击 图标播放戎狄的发音。

  2. 戎狄是什么意思?

    答:戎狄的意思是: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

  3. 戎狄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戎狄的近义词是: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