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2、人在这个时辰看山也感伤,看水也感喟,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3、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内容。
4、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5、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6、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7、从使用的笔法来看,它借古讽今、干预现实.
8、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9、同时不要健忘,不论出于何种复杂的启事,元朝统治阶级答应了这类抗争豪情的存在布满,答应了剧作家们的各类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也是元朝文人得以创作创造出光辉的新艺术新文化,建筑出新的时代精力的条件条件。
10、漫画中将慈禧太后的形象与江青的形象“合二为一”,“化神奇为腐朽”,虽然展出的效果颇佳,但是其“借古讽今”思路及做法,仍然还是老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