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骨肉相残。
2、鲍叔牙一面快马向齐桓公报信,一面命人在管仲避难的地方高筑拜相台,宣读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的诏书。
3、“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4、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
5、春秋时,管仲在回答齐桓公“何以为国”的询问时,提出了“官山海”、“正盐策”的主张,就是在把盐业资源收归国有的同时,建立盐的税征、专卖制度。
6、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
7、鲁国发生大臣乱政,齐国大臣仲孙湫名义上去“省难”,实际是探虚实,回来后与齐桓公有一番答对。
8、管仲既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也不像高子、国子一样是世代辅佐齐国的重臣,齐桓公却将他拜为“仲父”,并任由他主持齐国军政大事。
9、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骨肉相残。
10、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