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终负全责的或者罚不当罪的总是弱者。
2、职务犯罪数量上升,原因固然很多,“罚不当罪”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负激励”。
3、如果罚不当罪,罚不过罪,那刑罚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通过刑罚处罚来预防犯罪的目的也将会成为泡影。
4、尽管抄袭严重,但相应的处罚确实是“罚不当罪”,往往被轻描淡写。
5、连名字都不敢点的处罚,可以说是罚不当罪。
6、而立案的案件提出纠正716件;强化对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职务犯罪案件判决轻刑缓刑不当问题的监督,切实纠正裁判不公、罚不当罪。
7、法院一审宣判后,景泰县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认为免予刑事处罚的量刑畸轻,罚不当罪。
8、幅度内量刑,但明显偏轻,且未区分五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律判处缓刑不符合法律规定,仅对绿大地公司判处400万元的罚金也明显偏轻,罚不当罪。
9、刚才言语之间粗疏狂妄,冒犯高明,现在回过头来细想,罚不当罪。
10、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