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夏至”的词语
共 37 条词语
-
①.古代厌胜术之一。②.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查看详情]
-
①.夏至。②.冬至。[查看详情]
-
日影逐日长短之差。古代立表测日影以验气,影最短为夏至,最长为冬至,逐日递差,历家常根据日差推求气至的时刻。[查看详情]
-
①.冬至与夏至。②.每天到来。[查看详情]
-
对著天射鱼。比喻徒劳无功,必无所得。[查看详情]
-
黄道上最北的一点,夏至这天太阳经过这个位置。[查看详情]
-
①.夏至。②.冬至。[查看详情]
-
①.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②.三伏。[查看详情]
-
豫北地区方言,指小麦青稞主产区农家人“尝新”的青物之一,甘肃南部叫做“青麦嗦儿”。[查看详情]
-
从夏至开始到大雪绳带为阴遁。[查看详情]
-
冬至日或夏至日。[查看详情]
-
对地神的尊称。[查看详情]
-
①.柔和之阴,微阴。②.借指夏至。③.晴阴。[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当国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南半球相反。[查看详情]
-
①.亦作“炎?”。亦作“炎歊”。②.暑热。[查看详情]
-
①.地名。在今河南省陈留县南。相传为伊尹出生的地方。②.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在鲁,一说在楚,出琴瑟之材。③.自空心桑树里生长出来。古代传说有一采桑女子,在空心桑树里拾得一个婴儿,长大后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查看详情]
-
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与吉凶休咎相联系。[查看详情]
-
修:长。指夏至前后的几个月昼长夜短。[查看详情]
-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查看详情]
-
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查看详情]
-
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查看详情]
-
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查看详情]
-
①.城北郊区。②.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周制在北门外六里处,汉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查看详情]
-
夏季最热的前十天。参见「三伏」条。[查看详情]
-
①.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②.遥望拜祭。[查看详情]
-
赤道平面和黄道的两个相交点的一个,夏至以后,太阳从北向南移动,在秋分那一天通过这一点。[查看详情]
-
指冬至和夏至。[查看详情]
-
①.各自为政。②.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③.优异的政绩。[查看详情]
-
①.指夏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故云。②.指夏天白昼长。[查看详情]
-
指白昼的时间。[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