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竹”的词语
共 85 条词语
-
竹与石。[查看详情]
-
形容音乐节拍急速,音色丰富多变。宋·翁卷〈白纻词〉:「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也作「繁弦急管」、「繁丝急管」、「急管繁弦」。[查看详情]
-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查看详情]
-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查看详情]
-
用竹片扎成,一头劈开成细条的刑具。[查看详情]
-
指悲壮动人的乐声。吹、竹,指笙箫之属。[查看详情]
-
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象牙。[查看详情]
-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查看详情]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查看详情]
-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查看详情]
-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多形容幽雅秀丽的风景胜地。[查看详情]
-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查看详情]
-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查看详情]
-
竹制的器具。如竹杯、竹筷、竹篮等均属之。[查看详情]
-
以竹围成的篱笆。[查看详情]
-
语本比喻有卓越才能者。[查看详情]
-
见“竹牙”。[查看详情]
-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查看详情]
-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查看详情]
-
撑船的长竹竿。[查看详情]
-
①.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②.又作“竹篮打水一场空”[查看详情]
-
以竹子作材料的雕刻工艺。分竹刻、竹根雕、留青、翻簧等多种制作技法。[查看详情]
-
用竹子编作屋盖。比喻简陋的屋子。[查看详情]
-
谓如符竹之相合。符竹,即信符。[查看详情]
-
即竻竹。竹名。[查看详情]
-
吹弹各种管、弦乐器。元·王子一也作「品竹弹丝」、「品竹调弦」。[查看详情]
-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查看详情]
-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查看详情]
-
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查看详情]
-
用竹建造的小桥。[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