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竹”的词语
共 85 条词语
-
即竻竹。竹名。[查看详情]
-
简册与缣素,古代用以记载文字,引申为史籍典策。[查看详情]
-
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查看详情]
-
用竹片扎成,一头劈开成细条的刑具。[查看详情]
-
竹编篱笆墙。[查看详情]
-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查看详情]
-
室外植竹的书斋。[查看详情]
-
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查看详情]
-
形容音乐节拍急速,音色丰富多变。宋·翁卷〈白纻词〉:「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也作「繁弦急管」、「繁丝急管」、「急管繁弦」。[查看详情]
-
琴瑟与箫管等。泛指乐器。[查看详情]
-
用竹篾编制的席子。夏日睡卧其上,可以消暑。[查看详情]
-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查看详情]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查看详情]
-
报平安的家书。参见「报竹平安」条。后亦常用为春联吉词。[查看详情]
-
植物名。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枝纤细,分生于主枝的两侧,略呈羽排列。茎细而平滑,叶细微,退化呈鳞片状。夏日,细枝间开白色小花,后结紫黑色的小浆果,内含一至三个种子。可作为供观赏的盆栽植物。因常用作新娘的棒花,故也称为「新娘花」。[查看详情]
-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查看详情]
-
《三国志·魏志·杜夔传》[查看详情]
-
植物名。禾本科箭竹属。高不过一丈,节间三尺,质地坚劲可制箭,故称为「箭竹」。原产日本及我国甘肃南部、四川、湖北、江西、云南等地。箭竹可为造纸的原料,其笋可供食用,箨可包物或制鞋、笠,茎供编器具及建筑。[查看详情]
-
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查看详情]
-
削去丛竹的繁枝。[查看详情]
-
卷紧成条状的干豆腐皮。[查看详情]
-
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象牙。[查看详情]
-
唐朝新昌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养竹子,自己坐收渔利。比喻官吏坐地盘剥,不择手段。[查看详情]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查看详情]
-
见“竹签”。[查看详情]
-
见“竹牙”。[查看详情]
-
犹言沾光,揩油;因人得利或占人便宜。[查看详情]
-
用竹建造的小桥。[查看详情]
-
同“鲇鱼上竹竿”。[查看详情]
-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