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5字词语
共 1170 条词语
-
手指末端有指纹而略微隆起的部分。亦以喻微小。如:这个人真小气,连手指头肚儿大的一点东西也舍不得给。[查看详情]
-
在我国,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同于诈骗罪,该罪采取欺诈手段,且有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限制;本罪则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且不论勒索财物数额的大小。[查看详情]
-
①.即“历史唯物主义”。②.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即社会历史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查看详情]
-
见“哀的美敦书”。[查看详情]
-
中国画。明代文徵明作。纸本立轴。设色。画面上青山嵯峨,一派溪泉自山谷中奔涌而下,山势、水势相得益彰,景象十分壮观。近景中可见溪边有高士徜徉交谈。画法精工苍秀。[查看详情]
-
①.亦作“烟士披离纯”。②.见“烟士披里纯”。[查看详情]
-
碑名。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查看详情]
-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查看详情]
-
苛:细碎烦琐;听:听从。法令细碎繁琐,执法者无法执行。形容事物如果繁杂,就会适得其反。[查看详情]
-
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查看详情]
-
谓手上带着沉重的东西。比喻困难。[查看详情]
-
行为不正常,鬼鬼祟祟。[查看详情]
-
形容人要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苏联肖洛霍夫作于1926-1940年。顿河地区哥萨克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妮亚相爱,但父亲为他娶了娜塔莉亚。他出走外村做雇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入伍。苏联国内战争时,他先参加红军,继而卷入哥萨克叛军。后又任红军连长,不久又脱离红军,落入匪帮。最后随他逃亡的阿克西妮亚中弹死去,他便回到了家乡。[查看详情]
-
比喻事情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参见「图穷匕见」条。[查看详情]
-
南美洲东北部高原。海拔一般为300圭亚那高原400米。森林茂密。高原西北部有安赫尔瀑布。[查看详情]
-
在四川·绵阳市东北仙人桥。[查看详情]
-
倚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查看详情]
-
词牌名。又名《铜人捧露盘》。双调,有七十九字、七十八字和八十一字等四体。[查看详情]
-
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查看详情]
-
比喻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却很远。也作「望山走倒马」。[查看详情]
-
形容自不量力。[查看详情]
-
最早被研究的随机试验模型之一。只有两种可能的试验结果。如掷钱币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抽验一个产品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等。它概括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类随机现象。因瑞士数学家雅科布·贝努利首先研究而得名。[查看详情]
-
也称“点彩派”。19世纪末从法国印象画派发展而来。该派认为印象画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够严格,主张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具有镶嵌装饰画的效果,但画法机械。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查看详情]
-
在不吉利的地方卜卦。比喻吃力不讨好,白费力气。[查看详情]
-
狗摇尾巴。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亦作:狗颠屁股垂儿。[查看详情]
-
古代传说神仙住的地方。[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吃得开,或到处捞好处。[查看详情]
-
比喻整体一旦倾覆,个体也无法幸存。参见「覆巢之下无完卵」条。[查看详情]
-
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事件。1819年8月16日,英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在曼彻斯特城圣彼得广场举行抗议集会的群众,造成十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案。当时人们以滑铁卢战役比拟这次军队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事件为“彼得卢惨案”。[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