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查看详情]
-
清末创办的含有初级和优级两级的师范学校。初级培养小学堂教员,修业五年。附设简易科,修业一年或半年。优级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的教员与管理员,修业公共科一年,本科三年。辛亥革命后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查看详情]
-
形容嘴馋、贪吃。[查看详情]
-
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苏俄人民和红军在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布)领导下,1918年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打败反革命分子在萨马拉建立的政府军。1919-1920年先后挫败了协约国组织的三次进攻:即高尔察克的白军从西伯利亚的进攻;邓尼金的白军从南方的进攻;波兰地主军队和弗兰格尔的白军的进攻,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查看详情]
-
比喻重女色轻君子。[查看详情]
-
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央。1977年9月9日建成。平面呈正方形,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外观为两层,内分三层:地面层为瞻仰厅(有毛泽东水晶棺)、北大厅(有毛泽东石雕坐像)、南大厅和休息室等;二层为陈列厅;地下室为机电设备、储藏室、办公用房等。[查看详情]
-
倨傲自负,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查看详情]
-
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用户服务的一种操作系统。把计算机与许多终端用户连接起来,分时操作系统将系统处理机时间与内存空间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轮流地切换给各终端用户的程序使用。由于时间间隔很短,每个用户的感觉就像他独占计算机一样。[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查看详情]
-
?O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疗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顺从,不如严厉批评。[查看详情]
-
利用光电遥感器摄影而实现侦察地面目标的卫星。卫星选择在150照相侦察卫星28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按信息送回地面方式分为两类:(1)返回型。将对地面摄影后的胶片存贮在卫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脱离运行轨道返回地面;(2)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侦察摄影,再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在飞往地面台站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地面。[查看详情]
-
双手连抓住鸡的力量都没有。形容人文弱无气力。[查看详情]
-
泛指各种武术技艺。[查看详情]
-
现在的情势和过去不同。也作「彼一时,此一时」。[查看详情]
-
形容心情紧张、惶恐。[查看详情]
-
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作“丁是丁,卯是卯”[查看详情]
-
见“烧地眠,炙地卧”。[查看详情]
-
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个质点间万有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质点的联线,力的大小跟两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查看详情]
-
水往湿处流,火就干处烧。比喻物以类聚。[查看详情]
-
见“眼中疔,肉中刺”。[查看详情]
-
两国缔结条约,彼此尊重对方主权,互不相犯。如日俄互不侵犯条约。[查看详情]
-
犹言拖过一天算一天。[查看详情]
-
口里慷慨而行为吝啬。[查看详情]
-
用于监视海洋上舰船和潜艇活动与侦察舰艇上无线通信及雷达信号的卫星。一般由多颗卫星组成监视网。能有效地探测和鉴别海上舰船和潜艇,并准确地确定它们的位置、航向和航速,所得信息经处理后传输给地面站,再由地面站转发给有关军事部门使用。[查看详情]
-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查看详情]
-
自找烦恼。[查看详情]
-
见“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查看详情]
-
本来须分几个步骤完成的事,在一次行动中即达到总目标。[查看详情]
-
(谚语)一件事由一个人承当到底,不麻烦第二个人。也作「一客不犯二主」。[查看详情]
-
由一点推想到其他的事,一件一件的推演下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