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
见“有上梢没下梢”。[查看详情]
-
第一年像大人,第二年倒像小孩。比喻年纪大了却反像小孩子气。[查看详情]
-
清末创办的含有初级和优级两级的师范学校。初级培养小学堂教员,修业五年。附设简易科,修业一年或半年。优级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的教员与管理员,修业公共科一年,本科三年。辛亥革命后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查看详情]
-
五雷法。[查看详情]
-
观察客人的情况(如身份、态度与主人的关系等)安排吃的东西。比喻看人行事。[查看详情]
-
形容事情或动作发生得太快或太突然。[查看详情]
-
德意志的统治家族。1415年起领有勃兰登堡侯国。1525年起,这一家族的另一支系领有普鲁士公国。1618年,普鲁士公国因继承人断绝,勃兰登堡侯爵兼为普鲁士公爵,两国合并。1701年正式改为普鲁士王国。1871年后,霍亨索伦王朝又统治德意志帝国。1918年被推翻。[查看详情]
-
中国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的统一战线。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查看详情]
-
形容妇女懒惰,什么事都不肯做。[查看详情]
-
形容生气的样子。[查看详情]
-
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间的神仙。[查看详情]
-
说话的语辞总不出本身职业的范围。[查看详情]
-
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查看详情]
-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王莽改制加深了人民苦难。公元17年,王匡、王凤发动起义,因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后出山分路进击,迅速壮大。次年,樊崇等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聚众数万,因以赤色染眉为标识,故称“赤眉军”。绿林、赤眉军与王莽军连年激战。23年,绿林军拥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并攻占长安、洛阳,杀王莽,推翻新朝,刘玄移都长安。樊崇赤眉军在更始政权建立后曾表示归附更始政权,因受排挤而率兵往关中,25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入长安,消灭更始政权。次年退出长安,后为刘秀军击败。[查看详情]
-
以语言作为信号的刺激。是人类所特有的。[查看详情]
-
全称“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杯比赛”。国际足球联合会举办。始于1930年。每四年举行一次。业余或职业运动员均可参加。每届预赛、复赛、决赛历时三年,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足球赛。奖杯流动,一个队先后三次夺冠者,即永久占有奖杯。1970年后废除永久占有制。[查看详情]
-
双手连抓住鸡的力量都没有。形容人文弱无气力。[查看详情]
-
首次、初次。[查看详情]
-
比喻偶然凑巧。[查看详情]
-
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查看详情]
-
比喻掩饰真相,不使人知。也作「一床锦被盖过」。[查看详情]
-
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将改变运动状态而获得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力的方向相同。[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查看详情]
-
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离。[查看详情]
-
犹言横眉努目。[查看详情]
-
一定地区人口按年龄组的构成情况。目前国际通常将某国、某地区的人口划分为三个年龄组:0岁至14岁为儿童少年组;15岁至64岁为成年组;65岁及其以上为老年组。[查看详情]
-
埃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公元970年创建于开罗。设有伊斯兰法学院、伊斯兰宣教学院、阿拉伯文学院、伊斯兰基础学院以及教育、语言翻译、医学、工学、商学、农学、医药等学院。[查看详情]
-
利用光电遥感器摄影而实现侦察地面目标的卫星。卫星选择在150照相侦察卫星28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按信息送回地面方式分为两类:(1)返回型。将对地面摄影后的胶片存贮在卫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脱离运行轨道返回地面;(2)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侦察摄影,再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在飞往地面台站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地面。[查看详情]
-
美国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754年创建于纽约。原名英王学院,178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912年改现名。设有哥伦比亚学院(只招男生)、巴纳德学院(只招女生)和医学、法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建筑、社会工作、药学、商学、美术、师范(只招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学院。[查看详情]
-
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反对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主张跳过民主革命阶段而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单独一个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