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查看详情]
-
由数据来驱动操作的电子计算机。机内所存储的程序指令不需顺序执行,当所需的操作数据完备时就立即执行。当多个操作同时满足条件时,它们可并行执行而不受程序指令顺序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查看详情]
-
连续好几次。[查看详情]
-
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作“丁是丁,卯是卯”[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查看详情]
-
再三叮嘱告诫。[查看详情]
-
不能让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不能让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查看详情]
-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在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查看详情]
-
同“一马不被两鞍”。[查看详情]
-
为社区内人身或基本生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的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提供社会保护性服务。由各类庇护所为庇护对象提供临时性食宿服务,恢复其权益,以缓和家庭和社会矛盾。[查看详情]
-
比喻进退维谷,走上绝路。[查看详情]
-
同“三折肱为良医”。[查看详情]
-
对一个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提供依据。内容有:(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和潜力;(2)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及相互结合的状况;(3)自然条件对各生产部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4)提出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步骤。[查看详情]
-
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1939年在重庆磁器口设立。1943年后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查看详情]
-
堑,原指壕沟,在此比喻困难、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指受一次挫折,得到一次教训,就增长一分才智。[查看详情]
-
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骃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查看详情]
-
泰国历史最久的国立大学。1917年创建于曼谷。设有文学、新闻艺术、实用艺术、教育、政治、法律、商业会计、经济、建筑、工程、理学、药物、兽医、牙科、医学、研究生院等十六所学院。[查看详情]
-
荷兰历史名城。人口13万(1983年)。产煤,有冶金、化学、橡胶、玻璃等工业。中欧和北欧间交通枢纽。市内多名胜古迹,有建于5世纪的教堂以及欧洲巴罗克建筑的市政厅和现代艺术博物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于此。[查看详情]
-
北齐李幼廉任瀛州长史,甚有吏才,遇事立办,神武帝高欢深加慰勉,尝责他人说:“碎卿等诸人,作得李长史一脚指不!”见《北史·李幼廉传》。后以“及不得一脚指”喻相差甚远。[查看详情]
-
街头剧。集体作于1931年。“九一八”后,逃难入关的父女两人卖艺为生,女儿因饥饿昏倒在地,老父用皮鞭抽打女儿,迫她卖唱。观众某工人十分愤怒,夺下老父的皮鞭,加以指责。老父痛说根由,全场感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查看详情]
-
(谚语)外表清秀美丽,内在必定聪慧。比喻内外一致。[查看详情]
-
清末创办的含有初级和优级两级的师范学校。初级培养小学堂教员,修业五年。附设简易科,修业一年或半年。优级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的教员与管理员,修业公共科一年,本科三年。辛亥革命后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查看详情]
-
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查看详情]
-
经过肉铺前而空著嘴大嚼。语本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比喻将幻想当成现实,聊以自慰。[查看详情]
-
旧国名。在欧洲中部。1918年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地区组成。1993年1月1日起,联邦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的共和国。[查看详情]
-
春秋后期出现的一种农业丰歉循环学说。《史记·货殖列传》:“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据《越绝书》应为”康“);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歳一大饥。”《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歳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太阴即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木星运行至酉称岁在金,为“穰”,即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是岁在木,为“康”,即小丰年;运行至子是岁在水,为“毁”,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岁在火,又为旱年。这就形成所谓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这种主张反映了古人想掌握农业生产丰歉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达到国富民足的目的。[查看详情]
-
谓又劝慰又恐吓。[查看详情]
-
比喻损失极微。[查看详情]
-
犹言如此这般或那个。[查看详情]
-
诗篇名。唐代王维作。元二为作者友人。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全文为:“渭城朝雨b058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情真挚,语言含蓄。后被谱入乐曲,称《渭城曲》,广为传唱。[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