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7字词语
共 279 条词语
-
谓寡不敌众。[查看详情]
-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查看详情]
-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1907-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查看详情]
-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查看详情]
-
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南。开凿于公元3世纪,洞窟内壁画最早属于南北朝。现存七十二窟,窟内塑像全毁,壁画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期的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详情]
-
喻为人圆滑,两面讨好。[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法国罗曼·罗兰作于1904-1912年。出生于贫穷音乐师家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经过刻苦奋斗,成为卓越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不愿以音乐逢迎时好,猎取功名利禄,不断地与社会上的消极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终因与社会格格不入,备受冷遇。[查看详情]
-
中国故事片。根据苏童《妻妾成群》改编。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1年联合摄制。倪震编剧,张艺谋导演,巩俐、何赛飞主演。女大学生颂莲嫁给妻妾成群的陈佐千当了四姨太。妻妾们为了争宠,明争暗斗,结果导致三姨太因偷情被处死,颂莲也被逼成疯。然而,陈佐千却又娶了年轻的五姨太。[查看详情]
-
见“千里姻缘一线牵”。[查看详情]
-
①.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互相替代不了;也比喻每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互相配合,缺一不可。②.比喻作风踏实,不轻举妄动。[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儿子的思想行为深受父亲的影响。[查看详情]
-
在非洲东部。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埃塞俄比亚高原2500米,最高峰达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查看详情]
-
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衣裳,非用人间针线缝制,故无缝痕。见《太平广记.卷六八.灵怪录引郭翰事》。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查看详情]
-
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能产生大力量。[查看详情]
-
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查看详情]
-
谚语。多见于元明杂剧。意谓对于亲生子女总是疼爱的。[查看详情]
-
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查看详情]
-
中篇小说。丁玲作。1928年发表。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查看详情]
-
谓直言不讳。[查看详情]
-
散曲篇名。元代马致远作。全文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不用一个动词,即勾勒出秋日黄昏的典型景物,表达出游子的凄凉心境。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查看详情]
-
(谚语)古时以为「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最重要的工作是治内持家,只要将侍奉公婆、教养子女做好,便不需要其他才能了。也作「女子无才便有德」。[查看详情]
-
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实施登陆作战的军舰。配载登陆艇、两栖车辆、直升机等。兼有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舰的作战能力。[查看详情]
-
三宝殿,泛指佛殿。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登门造访,上门必有事相求。[查看详情]
-
简称“港”。在珠江口东侧,临南海。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630.7万(1995年)。市区在香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南端,中隔深水港。1842年后被英国侵占。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恢复行使主权,设特别行政区。西太平洋海空交通枢纽。自由港。转口贸易发达。工业多为出口加工型。世界重要的黄金市场和金融中心。[查看详情]
-
存取信息时,只能按存储单元的位置,顺序地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存取的存储器。最典型的是磁带存储器。[查看详情]
-
见“出头椽儿先朽烂”。[查看详情]
-
古谚。犹言贪多嚼不烂。[查看详情]
-
用来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一组复杂的软件。把用户程序的数据操作语句转换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主要由语言处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建立和维护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含若干个程序。[查看详情]
-
见“长征”[查看详情]
-
短篇小说。艾芜作。1932年发表。一个青年从内地流浪至昆明,谋生无路,饥寒交迫,尽管“辛苦的奔波,惨痛的劳碌和伤心的失望”几乎使他客死他乡,然而他对生活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查看详情]